【两会特别报道】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实录
来源: 青海日报
1月16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邀请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扶贫开发局、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政府、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本康沟村支部8家单位,围绕“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主题作新闻发布,直击热点难点,回应社会关切。发布内容点面结合、上下联通,内容十分丰富和充实,充分展现了青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在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五个示范省”建设,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生动实践成果,这些实践成果是“奋进的青海、生机勃勃的青海”的鲜活素材。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侯鹏宁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也是青海改革聚力攻坚的一年。全省改革呈现出夯基垒台、积厚成势、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各领域改革的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190项改革任务有序落地、取得明显成效。
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发展动力活力不断激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速升级、农牧区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综合医改持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释放,文化管理体制逐步健全、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日益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速推进,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坚实稳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率先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有序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成效显著。政治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协调推进,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日趋健全,民主政治建设持续完善、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贯彻、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群团改革加快推进。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更加健全
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李晓南
建设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行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巩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果的重要内容。
我们在完成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同时,在全国率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在整合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创新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建立自然保护地资金保障机制、自然保护地科学有效管理、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上做出示范,为全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积累“青海经验”、贡献“青海智慧”、提供“青海方案”。2019年以来,我们完善政策体系、健全体制机制、强化规划引领、搭建合作平台,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2019年底召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会议上,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了综合评估,在全国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分列第一、第二,为正式设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我们将着力完善管理体制、优化保护地体系、健全规划体系、加强生态保护、夯实管护基础、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科技支撑、强化交流合作。
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省扶贫开发局副局长 马正军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奋力拼搏,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面完成了剩余170个贫困村退出、7.7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17个计划退出贫困县有望顺利实现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年来,脱贫攻坚取得多方面成效:组织领导更加有力、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全面补齐脱贫攻坚短板、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同步推进巩固脱贫成果、社会扶贫持续加力、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大力夯实基层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重点在组织开展脱贫成效普查;持续抓好脱贫成果巩固,严防摘帽后松劲懈怠;探索建立精准防贫、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大牦牛、藏羊、青稞等特色产业扶持力度,提升带动效益;深入推进消费扶贫,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持续凝聚攻坚合力,强化作风保障,巩固精神脱贫成果;全面做好脱贫攻坚总结宣传等方面,坚持不懈,尽锐出战,乘势而上,不折不扣完成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确保脱贫攻坚如期全面收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
全力以赴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司文轩
2019年,我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最重要的实践途径,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决扛起保护生态环境、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政治责任,围绕“蓝天、碧水、净土”目标,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场标志性战役,高标准严要求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努力解决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标本兼治,各市州和省直相关部门持续强化“抑尘、减煤、控车、治企”各项治理措施落实。结合“碧水保卫战”部署,打好城市黑臭水体和饮用水源地保护攻坚战。结合净土保卫战,打好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继续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打好三江源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启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示范省建设,加快实施三江源二期、祁连山等重大生态工程,提升生态保护建设成效。结合“绿盾”行动,打好自然保护区专项检查整改战。打好废弃矿山环境治理战,编制青海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统筹推进全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聚焦稳定就业筑牢民生之基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毛江明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经济运行平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稳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落实政策增就业,提升技能促就业,降低费率惠就业,援企稳岗稳就业,选树品牌转就业,突出重点保就业,公共服务提就业,脱贫攻坚扶就业,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全年,我省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13万人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补贴性培训10.25万人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9.2%,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3%的较低水平,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就业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有力支撑和突出亮点,主要体现在“增、促、惠、稳、转、保、提、扶”八个字。
按照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持续做好‘六稳’工作”“促进就业增收”部署,2020年,我们将“稳”字当头,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稳就业攻坚行动,突出做好重点群体就业,稳住城镇新增就业和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指标,确保就业局势持续稳定。我们将在健全政策稳定就业、稳企稳岗稳就业、力促职业技能提升、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等方面发力。
高质量发展抢占新能源制造高地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谢小平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嘱咐黄河水电公司干部员工:“青海有充足的太阳能光照资源、丰富的荒漠化土地资源,你们有产业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一定要将光伏产业做好!”
黄河水电公司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把高质量发展光伏产业作为忠诚实践“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作为忠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现实、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忠诚践行青海省“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如今,“黄河光伏”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闪亮名片,赢得了“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青海,青海光伏看黄河”的美誉。
今天,黄河水电公司推介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抢占新能源制造高地。清洁能源占比达到93%,掌握一批世界领先核心技术,建成世界一流创新研发平台,打造全国唯一光伏全产业链,守护青海的绿水青山。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姿态,朝着世界一流的目标昂首阔步,一往无前!
矢志不渝脱贫攻坚砥砺奋进改善民生
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金官布
玉树市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解决贫困群众实际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扎实推进“十个一批”专项扶贫,让贫困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因地制宜兴产业,产业铺就贫困户脱贫之路;坚持就业驱动,保障贫困户稳定脱贫。
玉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全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持续加大民生投资,民生保障改善水平持续提升。过去的一年中,玉树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把绿色和可持续作为发展底色,全力在民生领域补短板、兜底线、出实招,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提升。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政策的实施,人民群众在脱贫、教育、就业、收入、基本保障、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情况均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福利与幸福指数不断攀升。随着我市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提升,我们一定能与全国、全省同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成效好带领村民奔小康
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本康沟村驻村第一书记 多杰冉丹
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本康沟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实现了由年度脱贫退出向建立长效机制转变,由被动脱贫向扶志扶智转变,脱贫攻坚工作呈现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开花的工作局面,脱贫成效显著,结果扎实。全村2018年底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0.4%下降至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以来,本康沟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党建品牌”引领脱贫攻坚,以“扶贫车间”助推产业发展,以“乡村旅游”拓宽增收渠道。本康沟村乡村振兴的实施,是政府引导与社会帮扶相结合,是外部支持与自身努力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格局的具体表现,是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加速当地优势产业优先吸收贫困劳动力,做到精准扶贫政策落地和相关产业发展优势互补,实现了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下一步,我们要将本康沟村旅游扶贫项目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此来带动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经济水平,达到共同奔小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