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中华水塔”行动高端研讨会在京顺利举行
为进一步凝聚智慧、启迪思想,从专家专业视角为保护中华水塔献言献策,提升青海省保护中华水塔的水平,7月13日,由我委和中咨公司联合举办的青海省保护中华水塔行动高端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咨公司王安总经理主持,省政府张黄元秘书长出席了会议并就我省保护中华水塔设想做了简要介绍,我委史瑞明副主任及政研室、农牧处、生态处和咨询中心有关人员共同参会。会议邀请了4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家发改委农经司、中科院地理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国家气象局、国家林草局林规院、北京林业大学等部门的9位知名专家到会研讨。
与会院士专家一致认为,中华水塔维系着三大江河流域的涓涓细流,开展保护中华水塔意义重大,时不我待。青海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大要求,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对保护中华水塔行动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值得肯定。
院士们结合自身领域和在三江源的实践,从宏观角度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刘昌明院士指出,黄河水量的50%都来自水塔,当前黄河缺水问题严重,应当把加强黄河源头治理作为保证中华水塔细水长流、源远流长的重要举措之一。王浩院士指出,保护中华水塔要在科学认识北方持续性趋势性的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水汽含量少,全球性气候变化等科学问题事实的基础上,完整、准确、全局、长远、精准的理解习总书记的指示;按照小建设、大保护的思路,保护好天然草场、涵养好水源,统筹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张守攻院士指出,解决中华水塔的问题要系统综合考虑,有机结合周边更大区域的社会、自然生态体系,保持生态系统的连贯性;在特定的区域内,以增加水源涵蓄量和缓释径流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安排工程和行动。同时,要考虑建立与国家、政府的联动机制,完善立法体系。王安院士指出,要建立健全监控体系,科学合理设定指标体系,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统筹布局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以促进更好地保护,细化近期和远期的具体工作。
其他9位专家也从各自专业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强化基础研究。加强三江源水循环系统的研究,客观分析水源构成;建议设立重大科学问题专项研究项目,建立国家级的实验基地或试验站点;将保护好中华水塔涉及到的重大问题纳入到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的行动中,开展自然本底的调查。二是聚焦重点内容。要把中华水塔的内涵、功能、运行机理、事权等问题搞清楚,关键是要破“功能”之题,建议从水资源涵养、保育生态、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五个维度和路径来推进重大项目。同时,要突出解决人的命脉的核心问题。三是建立保护联盟。中华水塔影响整个全球生态系统,可以建立区域性的生态保护联盟,按照核心区、影响区、关联区实现全面系统合力保护。四是做好与现有工作的衔接。保护中华水塔工作要做好与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二期工程、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等的衔接工作。五是统筹布局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按照空间分异、分区施策、多区协同的思路,统筹安排不同区域的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对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合理布设。
此次高端研讨会的顺利举行,进一步为我们开拓了思路,聚焦了问题,指明了主攻方向,厘清了重点内容。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收专家的意见、建议,加快工作进度,细化实化具体内容,充实完善研究报告,争取在7月30日前如期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