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民营经济33条的发布,让民营经济再次“强势出击”,再站“C位”,喊出了全面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省发展改革委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认真履行统筹协调、综合施策、促进发展职责,细谋划、下大力,书写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青海篇章。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推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责机构。建立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完善政府主动问计求策的程序性规范。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召开55场对接会,征集民营企业意见建议。建立问题诉求协调推进机制,实行问题建议“收集、转办、跟踪、反馈”闭环管理。
二是强化政策集成,推动政策落地。全面贯彻落实民营经济“31条”,牵头拟定我省33条具体措施。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痛点难点堵点,协同推出金融支持23条、税费服务20条等配套政策;实施助企纾困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10条、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47条等系列政策。开通“惠企政策直通车”,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政策集成效应初步显现。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聚力发展沃土。实施营商环境三年行动,递次推进营商改革1.0、2.0、3.0版,营商环境便利度提升至86.8,市场主体获得感显著增强。累计推出464项“硬核”举措,削减审批事项70.4%,压减办事环节59%,精简申请材料42%,压缩办理时长81%,开办企业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3%,全省民营经济总数突破53万户。
四是促进民间投资,激活发展活力。建立重点产业常态化项目推送机制,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实施,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重大工程项目,补短板项目和基础设施REITs建设。搭建民间投资“三清单一平台一库一机制”,公开推介重点项目49个,总投资约158亿元。完善信用融资风险分担机制,“专列+直通车+集中签约”投放贷款797亿元,“青信融”融资突破142亿元。
五是常态助企暖企,纾解发展难题。开展常态化助企暖企行动,37名省领导联点领衔、1300多家机关单位广泛参与、1万余名助企联络员帮扶1.3万家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反馈问题5000余项,问题解决率达到98%。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73.6亿元,减轻企业缴费负担19.6亿元,金融机构减费让利1.47亿元,帮扶企业融资355.3亿元,发放续贷资金7.4亿元,保障用工1.46万人。
六是强化法治保障,护航民营经济。出台《青海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青海省公共信用信息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保障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招标采购等方面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发布亲清政商关系负面清单,清欠中小企业账款,依法查纠损害营商环境行为。引入包容审慎监管模式,率先实现在业企业和重点领域信用风险分类“全覆盖”。
下一步,我委将认真贯彻落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和陈刚书记、吴晓军省长讲话要求,全面履行统筹协调职能,进一步加强形势研判、政策集成、促进投资、实效评估、立法研究等工作,搭建政策、交流、合作、监测、评估、宣传等六大平台,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见实效,积极帮助企业化解燃眉之急、后顾之忧,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 民营经济发展局